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召开了十四大,决定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下进行。所以应选B。而其他三项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与1992年无关,A,C,D皆可排除。综上,本题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B.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 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 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查看答案

1984年电视荧屏上曾出现过盐城燕舞电器厂“燕舞”牌收录机的广告画面,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怀抱吉他,以一句“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使“燕舞”收录机的名声响遍大江南北。这反映出

A.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D.广告成为引领人们消费的最重要的方式

 

查看答案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人民公社化大跃进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查看答案

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

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 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

A. 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    B.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 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    D.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