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杨度(1874~1931),字皙子,湖...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杨度(1874~1931),字皙子,湖南湘潭人。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杨度是一个相当活跃的人物。早年师从湘乡大儒王阎运学习“帝王之学”,参加公车上书,后两度留学日本,确立了他的君主立宪思想,回国后积极参与策划洪宪帝制,失败后被通缉。晚年思想发生转变,并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杨度在洪宪帝制中起了明显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袁氏上台之后,杨度就一再强调:“去伪共和,行真君宪,设内阁,准人民之程度以定宪政,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改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政治追求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杨度的洪宪复辟活动。

 

(1)变化:由学习“帝王之学”到推崇君主立宪再到倡导无产阶级革命。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杨度个人对民国政治失望;杨度个人不断追求进步。 (2)中国国情复杂,杨度所为有一定合理性;杨度认为君主立宪更适合中国,但是洪宪复辟并不能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杨度的君主立宪实践以失败告终,体现了知识分子过于理想化和时代的悲剧。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早年师从湘乡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参加公车上书,后两度留学日本,确立了他的君主立宪思想,回国后积极参与策划洪宪帝制,失败后被通缉。晚年思想发生转变,并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度政治追求的变化是由学习“帝王之学”到推崇君主立宪再到倡导无产阶级革命。至于原因,需结合知识归纳: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杨度个人对民国政治失望;杨度个人不断追求进步。 (2)本题材料提到,杨度在洪宪帝制中起了明显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袁氏上台之后,杨度就一再强调:“去伪共和,行真君宪,设内阁,准人民之程度以定宪政,名实相符,表里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国情复杂,杨度所为有一定合理性;杨度认为君主立宪更适合中国,但是洪宪复辟并不能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杨度的君主立宪实践以失败告终,体现了知识分子过于理想化和时代的悲剧。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杨度·思想演变 【名师点睛】杨度(1874年—1931年),生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他拿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当过满清四品。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怂恿袁世凯称帝,赞同孙中山共和,救过李大钊,北伐时说毛泽东能得天下,是杜月笙的师爷,入过佛门和国民党,最终由潘汉年介绍,伍豪(周恩来)批准,秘密加入党。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特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名著名书法家,尤其是他学习颜真卿行书大有成效。先后投身截然对立的政治派别,颇具争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条日本同意接受美国、中国、英国及苏联对于上述领土及海外属地所做最后处置之任何协议。

第三条日本将下列领土及其全部主权归还中华民国;台湾及其附属于台湾省之各岛;澎胡群岛;琉球群岛。

——摘编自中国《对日和约草案》(1948年)

(注:该草案是国民政府预备参加对日和会的谈判方案)

材料二

第二条(2)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名嚣与请求权。……第三条日本对于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将北纬二十九度以南之南面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鲜岛),蠕妇岩岛以南之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与琉璜列岛)及冲之岛礁以及南岛岛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

——摘编自美国等国与日本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1951年9月8日)

(注:该和约从1952年起生效,因中国被排除在旧金山和会之外,故中国政府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份文件在对日占领土问题处置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旧金山对日和约》中,美国处置日占领土方式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927年7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裁撤厘金(注:厘金:清政府专为镇压太平军而征收的商税),改征出厂税(即对工业品实行一物一税的原则,征收统一的一次性捐税)。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财政部据此于1930年12月15日电令全国裁撤厘金。同时,国民政府决定实行新的统税制度。将关税、盐税、统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中央收入,而将田赋、契税、营生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这样,在中国延续了近8O年的厘金。终于不复存在了。

从1928年到1936年,北京地区共废除税目31项,同时新创办了公粮、营业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筵席税、娱乐捐、遗产税、车辆养路费、地价税等多种税。对传统的房捐、契税、屠宰税、田赋四种税也分别颁了新法规。……国民政府在国家预算中每年要复担的前清遗留国债占32%,军费支出占40%,建国经费只有20%。

——摘编自郑备军、林峰《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初期税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初期税制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l864年包世臣对松江、大仓一代社会经济情况的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大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l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创设继昌隆螺丝厂,以蒸汽机为动力用机器煮茧,雇佣工人六七百人‘产丝精美,行销国外。两年后,广川附近创设4个螺丝厂,十年后增至11家。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肇建,伴随共和制度的建立,制定宪法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性工程,在民国早期也成为令人瞩目的政治活动。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开始,到20年代初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再到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正式文本公布,在形式上终于完成近代中国首都共和制宪法的制定。

然而长久以来,民国初年的政治生态通常被公众认为是申国近代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在传统史家眼中,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社会失序就是叙述这段历史的基调,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是人们对民国早期政治的固化认知。

——摘编自《就北洋政治转型对严泉教授的访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解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70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

1979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财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动市场竟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政,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竟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英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

1995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那些必续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待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

——摘编自吴敬琏(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1978年开始,国家提出“扩权让利”改革。国家在计划体制内逐步调整国企与政府之间的经营管理权和利益分配。政府把国有企业一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放给企业自主支配,并且把一部分利润让出,不断放松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竟争力。!1984年,对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1993年,国有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入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强调明晰产权,政企分离,完善科学的管理企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股份制改革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英国病”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国企改革措施的异同点。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反映出

A. 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B. 美苏冷战的新形式

C. 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D. 苏联科技上的优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