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
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
A. 商鞅变法 B. 1861年改革
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A.提升民族认同
B.化解民族矛盾
C.继承华夏传统
D.促进民族融合
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 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 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 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
A.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 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C. 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 权臣当政,政局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