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有维新人士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后人评...

中国近代有维新人士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后人评他“立论锋利,条例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他是

A. 郑观应    B. 康有为    C. 谭嗣同    D. 梁启超

 

D 【解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观点集中在商战,故排除A;康有为和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们都没有“立论锋利,条例分明”的特点,故排除B、C;梁启超的观点和文章“立论锋利,条例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同学所绘“近代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思想历程”示意图.图中

①②应填写的是

A. ①经世致用②新三民主义    B. ①救亡图存②进化论

C. ①中体西用②马克思主义    D. ①实业救国②毛泽东思想

 

查看答案

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查看答案

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

A. 造纸术的发明

B.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C. 市民文学的兴起

D. 活字印刷术的创造

 

查看答案

《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

A. 孔子    B. 孟子    C. 朱熹    D. 王阳明

 

查看答案

史料是历史的片段的记录,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 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C. 《史记》、《汉书》    D.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