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变化:由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为依附于上海的卫星城. 原因: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近代工业发展的滞后,阻碍了苏州的转型;西方商品的涌入,冲击了苏州传统的经济;传统行会制度限制了近代化的转型;上海以及其他通商口岸的开设,使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等. (2)差异:苏州,自然经济背景下的传统工商业经济;曼切斯特,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近代工业经济. 作用:纺织行业的技术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或推动英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等);运河与铁路的兴修,提升了曼切斯特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人口转移速度加快;促进周边中小工业城市的崛起. 【解析】本题考查苏州及英国曼彻斯特的兴衰变化及经济性质的不同。 (1)依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概括得出苏州经济地位由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为依附于上海的卫星城。由材料中“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近代以来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并根据材料一中苏州经济由盛到衰变化等信息的理解,比较概括出苏州和曼彻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即苏州为自然经济背景下的传统工商业业经济,曼彻斯特为近代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工业经济。由材料二“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概括总结曼彻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罗斯前总理普利马科夫表示,当今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一国指挥世界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他说,当世界的两极体系不复存在时,人类应当走向一个以几个中心为依托的多极世界,目前的世界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有一个大国企图指挥世界,这是不能接受的。

材料二在谈到地区冲突时,普利马科夫认为,这种冲突现己同国际恐怖主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世界面临新的威胁。他说,车臣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当地的恐怖分子和分离主义者得到外部的支持。

材料三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分析材料一,“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世界的两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2)概括材料二中所说的“世界面临新的威胁”。

(3)材料三中说“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其结构性的变化有哪些?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 掲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提高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阶段,我国成功的研制出

A. 原子弹和导弹    B. 喷气式战斗机    C. 人造地球卫星    D. 神舟载人飞船

 

查看答案

从动力方面看,下图交通工具自左至右排序正确的是

A. 自然力―内燃机―蒸汽动力    B. 蒸汽动力―自然力―内燃机

C. 自然力―蒸汽动力―内燃机    D. 内燃机―蒸汽动力―自然力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有维新人士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后人评他“立论锋利,条例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他是

A. 郑观应    B. 康有为    C. 谭嗣同    D. 梁启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