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是儒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

汉代是儒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以优厚的礼节聘请了数百名儒生。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四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背景,据材料二,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主张的基本含义?

(2)材料三对董仲舒思想是怎样评价的?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作者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你同意这一评价吗?请说明理由。

 

(1)背景: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匈奴为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威胁中央集权,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含义:要运用政权力量禁止其他各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并进”,确立儒家在官学和朝廷政治中的地位。 (2)评价:认为其功大于过,独尊儒术使国人有共同的信仰、目标和共同的利益(有利于思想统一) (3)同:肯定独尊儒术的积极作用。(或政治作用) 异:还强调了独尊儒术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无论同意与否,同等赋分。观点理由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同意:独尊儒术实际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虽然利用思想的统一达到了政治上的统一,但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繁荣。 不同意:独尊儒术后,其他思想学说仍在社会上流行、传播(只是不能成为官方主流思想)。材料四夸大了其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汉代及以后,中国的科技文化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是明证。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可以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汉武帝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确立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中可以得出答案。 (3)第一小问异同,根据材料三和四可以看出两者肯定独尊儒术的积极作用,根据“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可知材料四还强调了独尊儒术对文化发展的危害。第二小问,评价可以从同意和不同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独尊儒术”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进行论证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罗斯前总理普利马科夫表示,当今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一国指挥世界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他说,当世界的两极体系不复存在时,人类应当走向一个以几个中心为依托的多极世界,目前的世界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有一个大国企图指挥世界,这是不能接受的。

材料二在谈到地区冲突时,普利马科夫认为,这种冲突现己同国际恐怖主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世界面临新的威胁。他说,车臣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当地的恐怖分子和分离主义者得到外部的支持。

材料三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分析材料一,“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世界的两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2)概括材料二中所说的“世界面临新的威胁”。

(3)材料三中说“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其结构性的变化有哪些?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 掲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提高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阶段,我国成功的研制出

A. 原子弹和导弹    B. 喷气式战斗机    C. 人造地球卫星    D. 神舟载人飞船

 

查看答案

从动力方面看,下图交通工具自左至右排序正确的是

A. 自然力―内燃机―蒸汽动力    B. 蒸汽动力―自然力―内燃机

C. 自然力―蒸汽动力―内燃机    D. 内燃机―蒸汽动力―自然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