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朝设立...

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朝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

A. 防止三省专权,加强皇权

B. 防止三省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

C. 政务公开,相互监督

D. 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集体决策

 

B 【解析】试题分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并且“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符合题意。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政事堂不是独立于三省之外的机构,故A项排除。政务公开不符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故C项排除。唐朝仍然属于君主专制,不是集体决策,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 促进部分社会阶层变动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查看答案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下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查看答案

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 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 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 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查看答案

汉代是儒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以优厚的礼节聘请了数百名儒生。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四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背景,据材料二,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主张的基本含义?

(2)材料三对董仲舒思想是怎样评价的?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作者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你同意这一评价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