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朝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
A. 防止三省专权,加强皇权
B. 防止三省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
C. 政务公开,相互监督
D. 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集体决策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项目 | 50%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 促进部分社会阶层变动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下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 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 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 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汉代是儒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以优厚的礼节聘请了数百名儒生。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四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背景,据材料二,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主张的基本含义?
(2)材料三对董仲舒思想是怎样评价的?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作者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你同意这一评价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