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51——1899年间中国的译著中,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l9...

1851——1899年间中国的译著中,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l902--1904年间中国的译著中,社会研究和人文科学成为重点,日本成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地。促成这一变化的深层原因是

A.洋务自强运动的破产             B. 日本现代化的成功

C.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D.中国现代化的深化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开始的学习科技逐渐转向学习西方的社会科学,且以日本为主要思想来源,说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由初期的感性认识逐渐进入到更加理性的阶段,体现了近代化的不断深入。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查看答案

《宣府镇志》记载:“先年宣大市中,贾店鳞比,名有名称。如云:南京罗缎铺、苏杭罗缎铺、潞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里许,贾皆争居之。”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鼓励商业活动             

B.长途贩运业发达

C.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D.工商业已成主导

 

查看答案

“(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 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C. 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割据隐患

D.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凿运河。据《史记》记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这些运河的修建

A.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    B. 表明诸侯各国经济交往频繁

C. 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 标志着中原统一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874年至1945年的71年间,中日有过三次半战争:第一次是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借口是1871年一些琉球人在台湾遇害。那时台湾没设防,中国没有反抗,算是半次战争吧。第二次就是1894年至1895年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是比较平等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双方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不过,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摘编自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袁伟时关于甲午战争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