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政府的上谕 1898年9月,清政府处决一六君子”后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政府的上谕

1898年9月,清政府处决一六君子”后发布上谕:“康有为首倡邓说,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变法之际,隐行其乱法之谋。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

1901年l月.慈禧、光绪避难西安发布《变法上谕》:“著军机大臣等,参的中西政要.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各举所知.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再斟的尽善,切实施行”。

1906年9月,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推有仿行宪政,大权统于进行,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著内外臣工,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总体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白材料,且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示例1: 论题:清政府由反对政治体制变革逐步转变为主动推行政治变革,程度逐步加深。 分析:从背景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加剧以及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推动清政府对政治改革态度的转变;从过程上看,由“戊戌政变”反对政治改革到清末新政主动推行改革,并且1906年实施“预备立宪”,表明清政府的改革逐步深入;从程度上看,清政府的改革经历由“新政”的器物为主发展到“预备立宪”的立宪改革,清政府的改革程度逐步深入;从结果上看,清政府的政治改革,虽然失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示例2: 论题:清政府学习西学主要是应对统治危机,而非真正建立民主政治。 分析:甲午战后列强的侵略和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加重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迫使其推行改革;清政府改革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应对统治危机;清末戊戌变法和“新政”,虽涉及到政治体制方面改革,但未触及专制皇权;清末的两次改革均未实现真正的政治民主化。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政府对西学传播的态度。材料分别反映了1898年、1901年、1906年清政府对待西学的不同态度:1898年在百日维新失败时清政府明确称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宣传的西学为“邪说”、坚决反对变法的“乱法之谋”;1901年初清朝最高统治者提出“参酌中西政要”实施新政图强;到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立宪”的上谕,仿行宪政。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与理解材料中反映的主要内容及主张;其次,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即依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清政府与西学”的中心内容概括总结出任一主题性的论题观点、然后加以阐释,或清政府由反对政治体制变革逐步转变为主动推行政治变革、程度逐步加深,或清政府学习西学主要是应对统治危机、而非真正建立民主政治;再次,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对上述任一论题分析阐明其原因、态度及结果或影响,表述成文。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类型的试题,要求史论结合、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等,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

 

查看答案

“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以上信息说明

A. 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    B. 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 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己经难以为继    D. 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查看答案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不可能

A. 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绝对领导

B. 开创一种新的现代化建设模式

C. 建立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D. 确保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 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 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查看答案

雅典国家不允许公民对政治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事实上,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学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制下(

A.提倡人人参政              B.鼓吹平等意识

C.缺乏参政自由              D.强调消极参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