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二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

 

(1)特点: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 (2)异:日本是为了“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传统文化。中国是为了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同:都是为了生产的发展调整历法。 【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可以得出明治维新的特点为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依据材料“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可以得出中国历法的特点为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中的信息和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法改革强调学习西方以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历法则是以促进封建经济为出发点的,相同点: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历法改革;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古代历法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本题以历法改革为切入点,考查考生中日历法发展和改革对比变化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要注意从背景进行对比解答。平时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强化对基础知识应用的培养,如多角度认识历史事物即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政府的上谕

1898年9月,清政府处决一六君子”后发布上谕:“康有为首倡邓说,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变法之际,隐行其乱法之谋。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

1901年l月.慈禧、光绪避难西安发布《变法上谕》:“著军机大臣等,参的中西政要.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各举所知.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再斟的尽善,切实施行”。

1906年9月,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推有仿行宪政,大权统于进行,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著内外臣工,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

 

查看答案

“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以上信息说明

A. 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    B. 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 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己经难以为继    D. 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查看答案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不可能

A. 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绝对领导

B. 开创一种新的现代化建设模式

C. 建立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D. 确保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 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 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