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

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

A. 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 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C. 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 尊重民众宗教禁忌

 

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并未表明宰杀耕牛现象严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中央政府加强对耕牛宰杀的约束表明此时农业经济的强化,故B项正确;社会动荡材料缺乏论据,故C项错误;宗教禁忌材料缺乏论据,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牛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

尽于是。”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

A.     B.     C.     D.

 

查看答案

《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D.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B.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C.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查看答案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 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收复台湾后,康熙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施琅上疏力谏,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指出,纳入大清版图可“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同时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无所不有”。施琅还指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他大声疾呼:台湾“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终于采纳其建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

——摘编自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主张收复台湾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在“复台”和“保台”中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