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

材料一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

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

(1)依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的政治前提。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的原因。

 

(1)生产方式变化: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代议制的确立。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 (3)苏联的帮助;总路线的指导;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工人的技术革新和劳动竞赛;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 【解析】(1)由材料“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归纳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较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根据“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得出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3)原因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外因就是苏联的帮助,内因可以从总路线、人民的热情、技术更新、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文中所述“模式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进行大规模垦荒

 

查看答案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外国的装备和技术帮助单靠自己的力量就无法恢复破坏了的经济。为此列宁(    )

A. 将部分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B. 从东欧国家获得技术资金援助

C. 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

D. 过渡剥夺农业利润以补贴工业

 

查看答案

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他批评的是

A. 社会矛盾    B. 计划经济

C. 过度的福利政策    D. 选举制度

 

查看答案

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的八五计划顺利完成,但随后经济增长率停滞和下降,九五”“十五计划均未完成。导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

A. 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B. 没有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C.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D. 个体生产束缚了农业发展

 

查看答案

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股票分散化的趋势

B. 少数大股东掌握企业所有权

C. 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D. 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