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修改长期敌视苏联的政策,主动回应苏联关于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的建议,4月,双方展开谈判,但过程中充满着不信任。德国也在此前后展开外交活动,分别与英国和苏联密谈。

8月1日,德国驻英大使迪克森发回他与英国政客密谈的情报:“(一)德国答应决不干涉不列颠帝国方面的事务。(二)英国答应完全尊重德国在东欧和东南欧一带的利益范围。(三)英国答应停止其现今与苏联的谈判。”

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加议定书”确定各自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国家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双方瓜分波兰;苏联关心东南欧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1)根据材料,分析英法苏进行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苏谈判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1)法西斯的威胁;英法外交政策的调整;苏联的努力。 (2)结果: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设想落空。 影响:绥靖政策破产;严重损害了中小国家的利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解析】本题以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的复杂外交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不难获取英法与苏联进行谈判的原因是来自三个方面:法西斯德国、英法自身和苏联。 (2)第一小问,从材料可知英法苏的谈判的目的是为了构筑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防范法西斯德国的侵略,但谈判没有成功,意味着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设想落空;第二小问的分析影响,可以先单独从英法、德国、苏联还有利益被忽视的弱小国家四个方面分析,最后站在二战全面爆发的角度总结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结合材料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相关史实,围绕“危机与救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行驶职权时,往往可以不受约束,直接受皇帝控制。六科给事中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进行业务监督。两者互不统属,也不隶属于任何其他机关,直接受命于皇帝。在地方,除了十三道监察御史,省级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监察的按察使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拿,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上自朝廷,下至庶民,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清末新政以后,逐步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等新式传媒工具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被解除了。

——摘自《简析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某一分支的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时期与近代西方监察制度的异同点,并简析其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对于二战中的中日战争,一种叫法为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另一种叫法为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Sino-JapaneseWar),对此评价最合理的是

A. 两种叫法无本质上的区别    B. 前者忽略了战争的民族立场

C. 两种叫法都不利史学研究    D. 后者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别

 

查看答案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 利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B. 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C. 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    D. 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查看答案

《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A. 开启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B. 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