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政治构想,借着永久性的安排(至少是长久性的),进而统一各个主权国家经济活动、法律系统(就某种程序而言)。”为此构想奠定基础的是
A. 欧洲煤钢共同体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不结盟运动
下图是美国“1992~1998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 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D.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 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B. 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 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 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该立法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B. 加强土壤保持以维扩生态平衡
C. 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 D. 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
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和2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449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自由主义的盛行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垄断资本的膨胀 D. 资本输出的带动
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 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
C. 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 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