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汤因比在188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汤因比的观点代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传统观点,他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然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质疑者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认为英国的所谓“工业革命”并非短时间完成的。克拉潘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工业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示例: 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非连续性的突变 阐述:1765年珍妮机大发明引发了英国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机器大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进而推动交通运输的变革,汽船和蒸汽机车相继发明,引发开发运河的热潮和修铁路的陆权时代到来;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民主政治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政治权力;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第三产业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自由主义兴起。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综上所述,英国工业革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发了从生产到社会等巨变,是一场非连续性的突变。(考生如能答出工厂、机器、民主政治、阶级、思想、社会、对外等其中三个方面的史实即可,鼓励其他右创新的回答) 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连续性的渐变。 阐述:英国工业革命经历了100多年的准备,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准备了劳动力,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贩卖黑奴急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政府颁布《专利法》,“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使市场急剧扩大,单纯的手工生产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引发了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系列棉纺织技术和改良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的发明,大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都是英国取得的,科学和技术并未真正结合,1870年工业革命推进到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的时代,电灯、电话等发明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基本定型和成熟。(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表达) 结论:(略) 观点三:工业革命是突变与渐变的结合等。(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成理都给分) 【解析】评分说明(12分) 分值要求 10-12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毹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 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本题主要考查史学观点。观点一:工业革命是一场非连续性的突变,观点二工业革命是一场连续性的渐变。突变论观点注重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后果,认为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渐进论观点注重工业革命的演进的过程,认为工业革命是此前一系列事件逐步积累的结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犄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宣称:“我不过是位历史学家的书记而己……收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写的历史,即风俗史。”该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等待戈多》    C. 《人间喜剧》    D. 《百年孤独》

 

查看答案

有人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可以缠绕宇宙”。据此判断,该科学家的理论(     )

A. 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    B.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 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D. 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查看答案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查看答案

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A. 世俗王权的演变 C.教会势力的演变

B. 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