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道: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1924年孙中山又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走在方法。”此处,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质含义是
A. 节制资本和土地国有 B. 消灭资本家和个体小生产
C.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D. 消除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中说道:“改制之义立,則以为《春秋》者,绌君威而申人权,夷贵族而尚平等,一一南海(康有为)以其所怀抱,思以易天下,而知国人之思想束缚既久,不可以猝易,則以其所尊信之人为鵠,就其所能解者而导之,此南海说经之微意也。”由此可见,康有为政治思想突出特点是
A. 将孔子作为变法改革的先师
B. 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批判继承
C. 随意修改儒家经典牵强附会
D. 将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制度相结合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頑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足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材料认为
A. 提倡“中体”是为引进“西用”减少阻力 B. 托名“中体”,实推“西用”
C. 名为“中体”,实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以“西”补“中”,中西交融
《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一错误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B. 近乎隔绝使中国人对西方缺乏了解
C. 不知世界市场的出现 D. 不了解不同人种在构造上的一致性
民国十五年,国民党通过决议案,确定减少农民田租25%(即二五减租);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和两年后颁布的《租佃暂行条例》都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的375‰”(按全国高租率为50%,以此减去25%得出),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 以法规确认农民土地租佃权 B. 与中共争夺农村地区控制权
C. 调整生产关系促进农业发展 D. 试图变革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
C.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
D. 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