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共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1956年,经济...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共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1956年,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价值规律将始终存在着而且作用着,所不同的只是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另一位经济学家顾准提出,“让市场的力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他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批拓荒者。但遗憾的是,对这些真知灼见,当时既未能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理解和关注,也未能被政府的决策者所采纳。只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始被全党重视,下列体现中共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是

选项

时间

内容

意义

A

1982年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

B

1987年十三大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C

1992年南方谈话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十四大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D

1992年十四大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之后,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一直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之前,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允许市场因素的存在;19921992年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十四大召开奠定思想基础,体现中共经济理论重大突破;故排除AB,C项正确。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共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具体体现,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外关系上的主要矛盾日益表现为中苏矛盾,整个六十年代里,苏联军队在中苏、中蒙边境向中国进行挑衅事件达11000余起,中国政府和人民承受着难以忍受的巨大压力,究其根源,在于

A. 苏联追随美国反华    B. 中苏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根本差异

C. 苏联领导人的更替    D. 中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查看答案

1959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

A. 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B. 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C.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 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查看答案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則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革中国的面貌。”出现如上现象的原因是

A. 中国农村实行土地私有化政策    B. 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查看答案

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到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交工业布局。”形成了一个长达三年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大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材料表明

A. 对国际局势的正确判断是促进城市化和改变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B. 对国际局势的错误判断客观上促进了城市化和改变工业布局

C. 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的调整促进了城市化和改变工业布局

D.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伟大决策促进了城市化和改变工业布局

 

查看答案

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税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

A. 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

C. 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