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句...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句话强调的是

A. 爱的层次差别和内在的联系    B. 君子能成为圣君的必备条件

C. 君子与百姓都应有仁爱之心    D. 实施仁政的前提是仁民爱物

 

A 【解析】孟子这句话意为: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说出了爱的层次差等,爱虽然有亲疏,有差等,但这些亲疏差等之间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成为圣君的必备条件”,排除B;C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解读;D材料无法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地已知道可以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                    图二商鞅舌战图

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三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准许民间买卖土地。

材料四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3)你认为材料一、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根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 均田制    B. 三长制    C. 汉化政策    D. 整顿吏治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有

A. 抑制土地兼并    B. 限制高利贷盘剥

C. 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D. 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