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

第10点: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第11点: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第12点: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四点原则”和《凡尔赛条约》在民族问题上所倡导的原则,并分别指出它们倡导这一原则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这一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原则:民族自决或民族自治。 目的:威尔逊: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扩大美国影响。 凡尔赛体系:尽力削弱德国,重新瓜分世界。 (2)影响:凡尔赛体系使一部分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重新确定归属或实现了独立;客观上导致独立国家出现新的民族矛盾;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或中欧的碎片化;为以后德国等国打破凡尔赛体系提供了借口。 【解析】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在民族问题上所倡导的原则,材料一“奥匈帝国境内个民族自治”,材料二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独立,都体现出民族自决或民族自治的原则。第二小问,倡导这一原则的目的,威尔逊倡导“十四点原则”,意在扩大美国影响,谋求世界霸权;《凡尔赛条约》这一规定目的是肢解德国,重新瓜分世界。 (2)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一分为二的看待,既推动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也为地区冲突和德国等国打破凡尔赛体系提供了借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对食盐产销管理不力,仅征收有限的盐税。安史兵兴不久,唐廷即设盐铁使之职,立专卖之法,由官府统一收购产盐区专业“亭户”所制食盐,加价售予盐商出卖,严禁私人盗煮销售。政府收入由此陡增。肃宗后期到代宗朝刘晏任盐铁使,对专卖制度的若干环节进行改进,在距产盐区较远处设常平盐仓,官府储盐以备调剂,防范盐商抬价,又设十三巡院负责查禁私盐。刘晏精于理财之术,筹划细密,主管财政20年,盐利所入由40万缗(贯)增至600万缗。以后“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然其弊则在于“亭户犯法,私鬻不绝,巡捕之卒,遍于州县,盐估(盐价)益贵,商人乘时射利,远乡贫民困高估,至有淡食者”。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盐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盐法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你认为史景迁的观点是否合理,并对此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的观点进行认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认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年,伦敦有25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16倍。到1801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96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11.4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时间

新的城市用语

1872

租界、洋房、接声筒、礼拜、女王、大菜、啤酒、马车、香水、洋肥皂、欧洲、风扇、自鸣钟、马路、地球、风雨针、电表

1893

洋场、租界、工部局、煤气灯、电气灯、电报、电杆、地火、抛球场、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

1906

地球、铁路、轮船、工程局、洋场、公会、警察、公家花园、博物院、商品陈列所、会审公堂、外国律师、领事、西商总会、洋务局、制造局、招商局、学务总会、女学堂、师范学堂、商会、银行、公司、印书局等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简要评价。

(3)19世纪伦敦和上海的发展反映了近代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D.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日本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的有39项;当时世界十大银行中有八家是日本银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层本企业占了244家。在日本产品的冲击下,美国制造业不断丢城失地,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舆论一片哗然,他们把日本再崛起看做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这一评价反映出

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担忧

C.日本科技实力超过美国   D.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