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 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 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 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诗经·大田》:“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这段描述直接表现了当时
A. 礼乐宗法制崩溃 B. 井田制尚存 C. 土地私有制确立 D. 分封制瓦解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载:“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
A. 土地兼并 B. 重农抑商
C. 工商皆本 D. 闭关锁国
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 B. 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
C. 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 D. 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