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罗马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该法学家的观点
A. 强调法律至上,肯定天赋人权 B. 追求公平正义,保障了奴隶利益
C. 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罗马统治 D. 蕴含人文精神,为后世提供借鉴
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
A. 确立了“八字方针” B. 清除了“左”倾错误
C. 反思了“三面红旗” D. 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1943年12月4日,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义务劳动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男子年满18至50岁,依法之规定服义务劳动,义务劳动的内容包括:筑路、水利、自卫、地方造产等。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限制自由,发展经济 B. 强化管制,稳定政局
C. 管制劳力,服务抗战 D. 效仿苏联,塑造形象
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 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 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从1861年开始,英国人赫德执掌大清海关48年之久,下表为其在职期间海关征税金额表,据此可知
A. 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B. 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C. 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D. 政府无力维护关税主权
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