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A. 井田制 B. 宗法关系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国藩的洋务思想最早起萌于咸丰十年。《北京条约》刚刚换约,俄国公使表示,愿派兵船帮劝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复奏认为,这是洋人主动向清政府表示和好,朝廷应该抓紧这个难得机会,“将此两事妥为经划”,借以搞好同西方列强,尤其美、俄两国的关系,这样,“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优,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两年后,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募府诸君畅谈,眉生言及(夷)务,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求贤才为急务,以学做炸饱、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
——摘编自朱亚洲《借国落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洋务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曾国藩的洋务思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而在同一年(1917年)的早些时候,4月1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半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
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指定的和平”,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
——摘编自王苏渡《恶魔在徘徊——对20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代以来中央政府推行的土司制度,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街,以进行间接统治。明清时期,这种制度落后性日益显著。土司统治,赋役无名,刑杀任意,而且土司之间经常互相攻伐,给土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领损失。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接纳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在滇、黔、桂、川、湘、鄂六省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即废除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在推行改土归流的过程中,鄂尔泰主张“改归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献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改者,有必不可改者;有必应改者而不得不缓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厅、县,实行和内地一样的各项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到雍正八年(1730年),云贵地区基本完成了改土归流。
——摘编自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帝“改土归流”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具体合理,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