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委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从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先进知识分子把这次斗争看作是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思想解放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效仿欧洲文艺复兴的。有何历史意义?
(4)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简述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
“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资产阶级视为天赋人权并写入《人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
A. 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 B.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D. 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
A. 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 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 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D. 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根据下面两幅图的内在联系,选择与此相关的明治维新的内容
A. 富国强兵、创办军事工业 B. 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
C. 文明开化、发展现代教育 D.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
A. 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 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 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