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 议会权力遭到了削弱
C. 内阁首相没有实权 D. 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 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 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 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 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唐代科举要求严格,程序亦多,士人经礼部考试合格,须再经吏部考核后,方能授官。及第至授官期间,士人多先充任藩府小职,熟习吏事及知悉民情,积累行政经验。这一做法
A. 保留九品中正制的痕迹
B. 导致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能力
D. 保证了考试程序的公正
阎照样的《英国贵族史》认为:秦朝以后,中国古代显贵始终缺少一个类似于英国议会的特权机构,不容易形成具有严格等级、相对连贯性和群体实力的贵族体制。造成这一局面主要是由于
A.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宗法制在秦以后逐渐消亡
C. 古代贵族阶层尚未产生 D. 科举制度打击了特权阶层
春秋时期,诸侯国争夺王位现象频繁发生,像齐国公子小白、晋国公子重耳这样的王室贵族流落他乡的情形较为多见。这主要反映当时
A. 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B. 王位世袭难以为继
C.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 D. 诸侯争霸异常激烈
材料一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材料二“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特色。毛泽东思想与孔子学说有哪些契合点呢?……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理念和宗旨。……毛泽东历来重视对孔子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要让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接受教育。
——摘编自《贾陆英: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3)材料三中提及的毛泽东思想分别与孔子的哪些思想有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