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
A.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接受马歇尔计划
C. 签署《关税贸易总协定》 D. 成立欧洲共同体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该演进历程反映了
A. 四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
B. 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 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 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
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两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 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C. 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达成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B. 打破西方封锁拓展外交空间
C. 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
“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新中国
A. 试图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