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2006年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表,它反映出的问题是
A. 科技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B. 世界经济格局已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C. 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D. 对外技术依存度决定了国家发展速度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 承认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B. 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D.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 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C. 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D. 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历史学家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
A. 国家实行了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B.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 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D. 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产品下降的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 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 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A. 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B. 有利于外资企业扩大在华商品输出
C. 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D.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