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朝时,山西商人在青海、北京、云南、湖南、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

清朝时,山西商人在青海、北京、云南、湖南、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大商号“都一处”、“六必居”等都是山西商人首创和经营的。另外,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由此可知

A. 晋商是当时最强的商帮    B. 晋商活动范围广泛

C. 长途贩运贸易由此出现    D. 晋商文化影响有限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商人活动范围遍及国内各地,还远及国外,这说明晋商活动范围广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晋商是当时最强的商帮,故A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在清朝之前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意在说明晋商活动范围广泛,不是晋商文化影响有限,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 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 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 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 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    B. 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

C. 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    D. 体现宋代政府软弱的民族政策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材料反映出

A. 司马迁肯定求利的正当性

B. 司马迁肯定“重农抑商”的合理性

C. 《史记》开创经济史叙事

D. 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步恶化

 

查看答案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可以论证出当时

A. 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B. 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

C. 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D. 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

 

查看答案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