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以此奠定了1945年的胜利以及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的基础”。据此可知该文件
A.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
C. 否认了列宁改革的必要性 D. 从现代化角度对工业化做了肯定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
A. 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B. 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C. 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 D. 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从1925年起,苏联要求农业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税额按产量计算,农民出售粮食换取货币,而粮价由国家统一规定,比较低廉;政府并号召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其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税率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B. 为反法西斯斗争打下坚实基础
C. 集中力量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D. 积累资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贸易自由化
B. 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882年,德国不到1%的企业,竞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3/4以上,而占企业总数91%的企业却只占有7%的蒸汽动力和电力。材料可反映当时的德国
A. 工业发展水平已下降 B.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 不允许企业自由竞争 D. 政治统一存在局限性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
A. 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 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 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