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中国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与下表信息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 | 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 | 厌弃一切制度 | |
同情宗法 | 反对宗法 | 放弃宗法 | ④个人观点 |
①贵族观点 | ②平民观点 | ③君主观点 | |
A. 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 B. ①儒家②法家③墨家④道家
C. 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 D. 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 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 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 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
A.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 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C. 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D. 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原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往往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曾“入仕尧世”。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北方民族实现封建化 B. 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 北魏全面学习中原文化 D. 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
自古以来,城市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城市化问题也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材料二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英城市化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化艰难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