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情况
时间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全国 |
1925年 | 23家 | 14家 | 33家 | 84家 |
1934年 | 2家 | 10家 | 59家 | 93家 |
表中银行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 B.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 政治重心南移 D. 民主革命在京津轰轰烈烈开展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 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梁启超说:“世之所谓温和改革者,宜莫如李、张矣……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亦不过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午之役,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既不能救亡,则与不改革何以异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梁启超全盘否定了李、张的改革 B. 学习洋操量少力弱导致改革失败
C. 革新制度才能改变中国全貌 D. 评价改革成败标准是战争的胜负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唐睿宗曾说:“寅亮天工,弼谐庶绩,宰臣之任也;彰善瘅恶,激浊扬清,御史之职也。政之理乱,实繇(由、从)此焉。”这说明
A. 唐朝行政权与监察权相互制衡 B. 唐朝行政权与监察权职能划分明确
C. 唐朝君主受到监察机构的制约 D. 唐朝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A. 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 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政治倾向
C. 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