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诗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说明唐朝
A. 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经完成
C. 长安作为商业中心地位下降 D. 各民族地区间经济交流频繁
《明史·琉球传》载明初琉球遣使“入朝”,接受明廷封赐。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据材料
A. 明朝与琉球之间仅限于朝贡关系 B. 琉球不断扩大与明朝的贸易规模
C. 琉球对与中国发展关系相当疑虑 D. 琉球曾主动支持明政府抵御倭寇
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缘由在于“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下令“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该建议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崇宁三年干脆下令“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司印卖”。这表明宋代
A.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B.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
C. 力图对物业交易进行国家干预 D. 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与清政府发生了矛盾,但乾隆帝还是接见了他。嘉庆二十一年(1811年),同样是英国使节的阿默斯特前来试探通商问题,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因素是
A. 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B. 闭关锁国政策
C. 当时皇帝的个人气度
D. 传统的朝贡贸易政策
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唐代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
A. 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
B. 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
C. 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D. 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
从敦煌发现的唐朝户籍残卷证明,唐代宗(唐玄宗孙子)大历年间及此前的户籍,都注明某户人口年龄黄、中、丁、老以及应授田和授田中的永业田、口分田等各若干亩。而大历以后户籍,虽注明年龄,而无黄中丁老之别,只言“都授田”或“授田”若干,而无口分、永业之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兼并造成均田制破坏 B.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C. 户籍田亩制度被严重破坏 D. 安史之乱严重破环了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