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工作会谈”,美苏就苏联购买美...

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工作会谈”,美苏就苏联购买美国谷物的交易达成协议,第二年又达成美国从苏联进口石油协议。据统计,1969—1976年美苏贸易额增加了10倍。这反映了

A.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 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衰落    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虽处于冷战格局下,但美苏有合作而且经济交流频繁,这说明美苏对抗形势出现缓和,B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美苏间的贸易,并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所以不能反映世界格局的变化, 排除A。材料也无法反映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崩溃,排除C。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的经济交流用利于经济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是在冷战结束后,排除D。所以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1969—1976年美苏贸易额增加了10倍”等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和,故美苏贸易增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8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由1950年的3.5%上升为6.8%,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0.3%下降到1986年的3.4%。导致美英这种经济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可能是

A. 加大市场货币供给    B. 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 压缩政府财政开支    D. 坚持推行凯恩斯主义

 

查看答案

1957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坚定地表示:“我们绝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并且,英国一直声称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这说明当时英国

A. 主张经济全球化

B. 力图遏制经互会的扩张

C. 抵制加入欧共体

D. 不愿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查看答案

1982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讲话,攻击中国的内外政策,同时表示中苏之间的分歧不应该妨碍两国之间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这一表态反映了

A. 苏联经济实力的下降

B.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C. 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D. 中苏关系得到全面改善

 

查看答案

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 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己经被打破

 

查看答案

1959年5—9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指示,决定恢复农民自留地,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宣布社员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归社员私有,社员家庭生产的产品可在集市上出售。并规定公社、生产队生产的物资,在完成国家任务后,可拿到集市上交易。这主要表明当时的党和国家

A. 运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市场经济

B. 调整所有制结构并恢复发展私营经济

C. 充分认识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D. 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