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衹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1)相同之处: ①都主张实行法治。②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同之处: ①立法与执法主体不同:韩非之法由君主制定,体现君主利益和意志;亚氏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体现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意志。②本质不同:韩非之法仍是人治(君主专制);亚氏之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③公平程度不同:韩非之法君主拥有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亚氏之法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原因:韩非: ①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成长,新兴地主阶级崛起;②诸侯国争霸战争迭起,“士”阶层的活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③儒家“礼治”“德治”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新兴地主阶级需要一种法律形式来维护所得利益。 亚里士多德: ①雅典民主政治虽走向没落,但其民主政治传统和法治理念影响深远;②柏拉图的“人治”观(哲学王)无法实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西方思想的比较。比较韩非和亚里士多德两者法学思想的异同及其两者思想产生的原因。 (1)材料“韩非的法治”“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两者的共同之处。材料“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中可以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欧洲经济领域合作加强    B.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C. 知识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D. 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

 

查看答案

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工作会谈”,美苏就苏联购买美国谷物的交易达成协议,第二年又达成美国从苏联进口石油协议。据统计,1969—1976年美苏贸易额增加了10倍。这反映了

A.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 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衰落    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查看答案

198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由1950年的3.5%上升为6.8%,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0.3%下降到1986年的3.4%。导致美英这种经济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可能是

A. 加大市场货币供给    B. 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 压缩政府财政开支    D. 坚持推行凯恩斯主义

 

查看答案

1957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坚定地表示:“我们绝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并且,英国一直声称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这说明当时英国

A. 主张经济全球化

B. 力图遏制经互会的扩张

C. 抵制加入欧共体

D. 不愿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查看答案

1982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讲话,攻击中国的内外政策,同时表示中苏之间的分歧不应该妨碍两国之间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这一表态反映了

A. 苏联经济实力的下降

B.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C. 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D. 中苏关系得到全面改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