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1年10月7日,蒋介石认为:此次对日作战,其关系不在战斗之胜负,而在民族精...

1931年10月7日,蒋介石认为:此次对日作战,其关系不在战斗之胜负,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长。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是故余志已决,如果倭寇逼我政府于绝境,迫我民族至无独立生存之余地,只有挺然奋起,与之决一死战,以表示我国家之人格。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态度是

A. 支持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    B. 政策重点放在积极剿共上

C. 忍辱负重,批评仓促应战    D. 已经做好了持久抗战准备

 

C 【解析】由“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可以看出蒋介石批评对日的仓促应战,故选C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体现全民族抗日的信息;B项不选,题干主要讲述的是对日的作战态度,没有涉及剿共;D项不选,题干材料没有提及持久作战。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蒋介石的抗日态度,由于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所以要注重从材料的信息理解做出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 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魏末北齐的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这说明南北朝时期

A.察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形式

B.世家大族已经失去选官的垄断权

C.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

D.选官变化顺应世家大族衰落趋势

 

查看答案

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 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 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 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查看答案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有限的圈子”成果的是(  )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