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苏联1929—1932年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年份 | 机器设备的进口在进口总额中占比(%) | 招聘外国专家(人数) | 钢产量(万吨) |
1929年 | 30.1 | 456 | 430 |
1932年 | 55.7 | 1919 | 590 |
A. 苏联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的推进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C. 引进先进技术是推动苏联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D. 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西方大国的支持
下图是美国“1992~1998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 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D. 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下表为1947年至200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单位:十亿美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年份 | 制造业总产值 | 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
1947 | 60 | 30 |
1980 | 527 | 24 |
1993 | 1118 | 17.6 |
2000 | 1566.6 | 15.8 |
A. 技术革新步伐减缓 B. 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C. 知识经济开始崛起 D.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阿瑟·小施莱辛格指出: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这一做法旨在
A. 遏制私有企业发展 B. 缓和社会矛盾
C. 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D. 扩大政府权力
罗斯福实施“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渡过了1929﹣1933年的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发展国家福利制度
C. 加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体化 D. 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调整
根据下列图表,胡佛总统之所以没能把美国带出大危机的困境,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 危机的破坏性过重
C.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D. 世界经济形势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