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絛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元狩三年,桑弘羊正式主持时政经济...

【历史—选絛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元狩三年,桑弘羊正式主持时政经济改革,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征收财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结果“得民财产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教百项,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份冶铁煮盐,桑弘羊上台后,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汉初以来,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结果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为了制止豪商大贾们利用贱买贵卖、囤积居奇来操纵物价,实行了均输和平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

 

(1)背景:汉初以来,富商大贾隐产漏税;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盐铁私营;社会币制紊乱;中央财政困难;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等。。 (2)进步: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了财源(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有利于人民生活;有利于全国经济交流和发展;对后世改革提供借鉴等。 局限:过于干预经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造成一些工商业者破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危机等。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隐产漏税……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份冶铁煮盐……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结果币制紊乱……劣币充斥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隐产漏税、囤积居奇、盐铁私营、币制紊乱、财政困难、中央集权破坏等方面概括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得民财产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教百项,宅亦如之……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有利于人民生、工商业者破产等方面简评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业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l952年=100)

——摘自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走向世界,复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1)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综上分析中国人“世界观”的转变轨迹。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启用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

A. 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

B. 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休戚相关

C. 经济全球化激化了国际矛盾

D.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中国政府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目的是

A. 应对时代挑战    B. 追赶世界潮流

C. 提升竞争能力    D. 进军国际市场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了区城性经济集团,这主要是因为各国

A. 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 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D. 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于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