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尝言:“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农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 余粮征集制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集体化运动
“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A.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 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D. 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个体手工业
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汉书·高帝纪下》载: “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高帝此举( )
A. 体现了以农立国的思想 B. 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统一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C.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