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生产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

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生产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并且推广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这可从侧面说明当时

A. 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B. 内外经济交流频繁

C. 国内经济整体发展    D. 耕犁技术逐渐成熟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铁农具都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这就可以说明当时国内经济整体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融合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都是“内”而不涉及“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耕犁技术逐渐成熟是后来的唐朝时期而非西汉中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包括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用具的改进是意味着经济在整体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考古发现,商代墓葬中殉葬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而西周时期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而且此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这表明西周

A. 形成了重视民力的思想    B. 各级大宗享有祭祀特权

C. 开发私田需要大量奴隶    D. 儒学提倡尊重人的价值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谭嗣同在《仁学·自叙》中毅然宣称:“流涕哀号,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初当冲决利禄之网罗,次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学之网罗,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教之网罗,终将冲决佛法之网罗。”……他以极尖锐、极简明的语言概括道:“故常以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相交资,而罔不托之于孔。”

一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同辈,即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坏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而已为时代所不容。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拙灭裂,固宜然矣。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基本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结合社会背景,简要评述谭嗣同的思想。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大使卡尔:“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战争失利之国家。法国屈服之后,中央领袖确有大部分主张重新考虑我国策者,然我人仍主张坚守此项原则,不应更张。我人绝不改变我国家之特性。”1940年1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关英三国合作方案》。其原则部分认定中国之独立自由为远东的和平基础,提出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中国陆军全部参战;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构。1942年,戈林的亲信洋克与桂永清谈判,要求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企图使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蒋介石6月18日日记云:“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随后,蒋介石即命陈布雷以陈本人的名义复桂永清一电:指示其“谢绝”,“以为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覆绝为要”。

——摘编自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召见英、美大使时的二战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的对德态度及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变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