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正统二年(1437...

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被迫宣布“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这一现象说明

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 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的调整

C. 税制改革推动白银普遍化

D. 明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由于经济的发展即商业的发展政府在进行政策的调整,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是在明朝中后而非早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洪武十七年即明朝早期白银尚未普通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政府仍然推行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格守“士”的通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 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B. 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 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D. 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查看答案

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生产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并且推广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这可从侧面说明当时

A. 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B. 内外经济交流频繁

C. 国内经济整体发展    D. 耕犁技术逐渐成熟

 

查看答案

考古发现,商代墓葬中殉葬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而西周时期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而且此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这表明西周

A. 形成了重视民力的思想    B. 各级大宗享有祭祀特权

C. 开发私田需要大量奴隶    D. 儒学提倡尊重人的价值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谭嗣同在《仁学·自叙》中毅然宣称:“流涕哀号,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初当冲决利禄之网罗,次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学之网罗,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教之网罗,终将冲决佛法之网罗。”……他以极尖锐、极简明的语言概括道:“故常以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相交资,而罔不托之于孔。”

一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同辈,即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坏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而已为时代所不容。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拙灭裂,固宜然矣。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基本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结合社会背景,简要评述谭嗣同的思想。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大使卡尔:“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战争失利之国家。法国屈服之后,中央领袖确有大部分主张重新考虑我国策者,然我人仍主张坚守此项原则,不应更张。我人绝不改变我国家之特性。”1940年1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关英三国合作方案》。其原则部分认定中国之独立自由为远东的和平基础,提出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中国陆军全部参战;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构。1942年,戈林的亲信洋克与桂永清谈判,要求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企图使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蒋介石6月18日日记云:“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随后,蒋介石即命陈布雷以陈本人的名义复桂永清一电:指示其“谢绝”,“以为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覆绝为要”。

——摘编自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召见英、美大使时的二战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的对德态度及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