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民报之产生……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息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科二日本东京,我国留学生最盛之地也,辛丑之交,言革命者始作《国民报》。发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学界视如瑰宝,争趁响之。继之者有《浙江湖》(江苏)《湖北学生界》等杂志。皆与《国民报》言论相上下……至于乙已之岁,东京革命党创办《民报》,树六大主义,而发挥民族革命、民权革命、民生革命之理,其思想之伟大,议论之精密,不第同志之士所推,即反对者亦为之倾服。自客观言,可号为中国文从来未有之杂志;自主观言,亦可谓革命党发表最高意思之机关。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报刊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中国报刊业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学者孟钟捷在《欧洲意识的培育》中写道:“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这一现象
A. 促进了法国和民主德国和解 B. 反映了法德两国统一的愿望
C. 反映民间对两国历史的反思 D. 为欧洲联合奠定了经济基础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C. 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这一指示
A. 影响中共对掌握革命领导权的认识
B. 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
C. 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胜利发展
D. 揭示了三大政策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目睹该事件的法国公使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茜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此事件是
A. 甲午战争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抗日战争
为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以下体现此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