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 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 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C. 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 是否注重法律的公平公正
有学者认为,极盛时代的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下列对这种“新形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形成了主权在民的成熟民主模式 B. 为雅典公民提供了平等的参政机会
C. 创造法制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D. 通过间接民主的方式实现公民权利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
A. 反对实行民主制
B. 主张实行君主制
C.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衰落的原因
D.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府矣”。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
A. 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 B. 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
C. 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D. 逐渐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
从宋朝开始,科举制度取士不问家世,科举考试成为淡化仕途与个人家族关系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宋代科举旨在
A. 扩大统治基础
B. 推动文化发展
C. 排除世家子弟
D. 提高选官标准
唐太宗屡次要求查看史官纪录的当朝历史,房玄龄等最终删略部分内容后上呈,翻阅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后,太宗说:“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鸠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这一做法反映出唐太宗
A. 干涉和纂改史书著述 B. 不满唐朝史官的阿谀奉承
C. 鼓励史官秉笔直书 D. 重视修史以安定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