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
A. 中共已经牢牢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
B. 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裂痕
C. 中共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D. 中共否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一个指标。”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A. 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 B. 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
C. 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D. 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学者马勇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弘扬了民主意识 B. 实现了民族独立 C. 结束了专制独裁 D. 确立了民主宪政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在许多刊物中以《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等文章来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
A. 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 B. 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
C. 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 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样的标语出现于
A. 禁烟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为恢复社会秩序对所谓的“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和纪念。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这表明
A. 朝廷意在重塑正统价值观 B.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C.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 社会各阶层争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