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 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 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的文字信息说明王阳明没有真正认识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故本题选择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  )

A. 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 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 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 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查看答案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修文县境内)当驿丞。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际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夜里,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表明王阳明

A. 把程朱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B. 心学理论的形成取决于曲折的人生经历

C. 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D. 通过践行“格物致知”悟得“圣人之道”

 

查看答案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强化血缘等级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实行严刑峻法

 

查看答案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社会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 三大改造的教训    B. 人民公社的教训

C. 计划经济的教训    D.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查看答案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把基本核算单位从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样生产队既有生产自主权,又有分配决定权。这项政策在当时

A. 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

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D. 清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