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高玉在《“启蒙”与“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 节节败退,甚至有亡...

高玉在《启蒙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 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 中国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实业救国, 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 但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材料中实业救国即洋务运动

B. 改良社会制度相关的事件是戊戌变

C. 新式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重要推动力量

D. 民族危机加深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实业救国有实施者“统治阶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部分官员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洋务企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拥护光绪帝掀起维新变法,意图通过社会改良实现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按照材料“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展开的力量主要是新式知识分子,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尊孔复古,成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A. 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

B. 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

C. 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

D. 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提倡德先生赛先生”    D. 设议会、开国会

 

查看答案

位学者谈到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道:“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口号——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痴迷得紧!”该学者意在:

A.抨击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

B.批评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揭露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

D.揭露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

 

查看答案

中体西用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 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查看答案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 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 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 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