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小说《春蚕》中写道:(一战爆发后)“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陈老爷“发”起来的原因是
A.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 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C. 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一位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了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学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材料反映出
A. 国民政府推动习俗西化
B. 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C. 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 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甲午战争后,面对列强的压力和社会舆论的呼声,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植民间兴办实业的政策和法规。如: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议定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3年设商部,制定奖励公司章程等等。此举促进了民族工业
A. 逐渐产生 B. 初步发展 C. 迅速发展 D. 较快发展
南京浦口火车站是中国唯一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它也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变迁。中国历史上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 淞沪铁路 B. 唐胥铁路 C. 宝成铁路 D. 青藏铁路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材料中“轮船招商”属于
A. 军事工业 B. 民用工业 C. 民族工业 D. 外商企业
鸦片战争后,“随着大量的洋纱进口,土纱业已经几乎停止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业,便转入织布”。“北方各处之人,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较市中所售价廉而坚”。这反映了
A. “纺”与“织”分离 B. 民间丝纺织业破产
C. “织”与“耕”分离 D. 战争破坏民族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