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中国来说,参战并出兵是中国的一大“妙着”。早在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中国来说,参战并出兵是中国的一大“妙着”。早在1914年中国表示愿意参战之始,即有出兵之意。梁士诒的“以工代兵”的最初版本亦是“带枪华工”。一战期间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万精壮青年华工。实际上相当于间接提供了14万大兵。1917年8月,中国历经三年的奋斗,终于正式向德奥宣战。同时立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其在中国的租界,治外法权等也一概取消。虽然出兵遭到各国列强的阻挠,这种做法着实向西方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他们的行动不仅把所谓的“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且赢得了道义的胜利。中国人积极参与战后新秩序的建立。顾维钧系起草国联宪章的15人委员会之一,对宪章的撰稿,贡献颇多。中国人甚至从大局着眼,支持日本代表团提出的“种族平等”条款。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并未完全失败。某种程度上,甚至大获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如果说,辛亥革命所解决的是结束一个旧时代,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是造成中国向现代主权国家演变、传统社会结构解构、共产主义崛起、转型模式转变、中日战争的重要原因

——《一战与中国》

(1)为什么说参战出兵是中国的一大“妙着”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对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1)目的是借参战,收复国家主权;提高中国地位,成为国际社会平等一员;推进国际化,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设;改变落后的世界观,同时富国强兵加快社会进步;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促进山东问题的解决等也说明了问题 (2)首次参加世界战争与战后秩序建设,推动中国国际化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为参与二战并最终确立大国地位奠基;推动民族觉醒,为系统收复国家主权,赢得独立开先河;带动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引发十月革命间接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共创建,将中国引向新的现代化道路;引发五四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进思想文化转型;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同时立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这种做法着实向西方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得出目的是借参战,收复国家主权;根据材料“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且赢得了道义的胜利。”得出提高中国地位,成为国际社会平等一员;根据材料“中国人积极参与战后新秩序的建立。”得出推进国际化,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设;根据材料“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并未完全失败。某种程度上,甚至大获成功。”得出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促进山东问题的解决等也说明了问题。 (2)可以从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民族独立与觉醒、经济发展、先进思想的传播、中共的创建等角度对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数位成人目光呆滞、姿势僵直,骑着幽灵般的木马顺时针不停高速旋转,因为无法停止下来,脸上表情惊恐。英国画家马克·格特勒的这幅《旋转木马》应划归的艺术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传奇主义以拒古典主义之文学而起,一言以蔽之,则情思对于理性之反抗也。……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辞句皆所不顾。”下列作品中,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科波菲尔》

C. 《等待戈多》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答案

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公布引力波探测成果,弥补了100年前某理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让人类终于有机会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某理论”是

A. 万有引力定律    B. 生物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查看答案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查看答案

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A. 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 英国、德国、美国

C. 西班牙、德国、英国

D. 意大利、英国、美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