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乾隆年间的《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亨廷顿认为某一世界格局不具有稳定性.因为“大国对于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愤感,而美国也因不能随心所欲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了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这一世界格局是( )
A. 单极格局 B. 两极格局
C. 多极格局 D. 单极加多极格局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 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 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一组是
时间 | 国家 | 时间 | 国家 |
1955年 | 阿富汗、尼泊尔 | 1958年 |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
1956年 | 埃及、叙利亚、也门 | 1959年 | 苏丹、几内亚 |
1957年 | 斯里兰卡 | 1960年 |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
①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
A. 和平共处不称霸
B. 尊重差异求合作
C. 加强团结不结盟
D. 区域互利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