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表1)。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表1、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 1760年以前 | 1761—1796年 | 1797—1820年 |
发布圈地法令 | 208项 | 1482项 | 1727项 |
圈占农民土地 | 310000英亩 | 1830000英亩 | |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
——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土地制度变革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
A. 联合欧洲十二国为统一国家
B. 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C. 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
D. 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的疆界。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要求更加强烈和迫切。此要求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A. 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B. 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
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D.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同于以往世界体系之处主要在于
A.以抢劫设卡为手段 B.以殖民掠夺为手段
C.以商品倾销为手段 D.以货币金融为手段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今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国股市暴跌,英国首富、钢铁大王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 月份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 )
A.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距
D. 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 )
A. 东南亚国家联盟 B. 欧洲联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