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 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挑战 B. 开始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 国企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D. 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在我国确立
下为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最长期停滞 B. “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 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机 D. “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下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1895——1899年发展状况,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行业 | 1895 | 1899 | 发展速度(1895=100)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14653 | 69564 | 474.7 |
机制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2047 | 6766 | 330.5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89 | 145 | 162.3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A. 轻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B. 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漸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走就出現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传统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 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 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A |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赋税中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72 | 北宋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
B | 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C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
D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