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时间 | 产业女工人数 | 占总产业工人比例 | 行业 |
1920年 | 16.7万 | 40.5% | 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 |
1930年 | 37.4万 | 31.7% | |
1933年 | 24.3万 | 48.7% |
①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③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 国民政府的扶植使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有一定的发展
D. 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由上可知这一时期
A.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B. 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C.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D. 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扶清灭洋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B. 私田数量超过官田
C. 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
D. 佃户成为耕作主力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里的“变异”主要表现为
A. 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B. 白银大量流通,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C. 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 统治者严格限制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